令人魂縈夢牽的好聲 - Stax SRM-T8000 靜電耳擴


 

 

Date: 2022-11-09

 

轉摘自《u-audio》
提到靜電耳機,幾乎每個發燒友都會想起Stax,一方面他們多年來堅守在靜電耳機的領域,持續投入研發,推陳出新,更重要的是,Stax並沒有因為靜電耳機造就品牌知名度之後,就分心推出靜電耳機以外的產品,數十年來專心打造頂尖靜電耳機,這幾乎讓Stax成為靜電耳機的代名詞。

靜電耳機的通透開闊難逢敵手
早年開始接觸Hi End音響之時,就已經接觸過Stax,我從來沒有忘記二十多年前TAA音響展還在環亞飯店舉辦時代,在代理商勝旗的展房中,第一次聽到Stax耳機的深刻印象:錄音中有人從後方講話的聲音,我竟然回頭過去看,以為真的有人站在後面講話。

那是一段「假人頭錄音」示範片,刻意錄製只有耳機能擬真的示範錄音,我也因此注意到Stax靜電耳機,然後不斷研究音響與唱片的相關資訊。現在想起來,可能就是Stax栩栩如生的音場與音像呈現,引發了我對音響深刻的興趣,甚至後來踏上音響評論之路。

只專注做靜電耳機的Stax
Stax創立於1938年,歷史悠久,不過最早這家公司叫做昭和光音工業株式會社,生產各種音響器材,1950年推出一款叫做Stax的麥克風,不過公司還沒更名,一直到1964年才變成我們所知道的「Stax工業株式會社」。他們在1959年推出第一款靜電耳機SR-1,也是全球第一款靜電耳機,並在1960年開始販售,開啟了Stax的靜電耳機之路,歷經了五十多年的研發,Stax依然只做靜電耳機,全世界沒有第二家音響公司有如此專一的堅持。

有時候我會想,Stax做靜電耳機這麼有名,如果拿Stax的品牌去做動圈式耳機,應該也會有很多品牌粉絲買單,還能開拓額外的市場,可是Stax偏偏不這麼做,可見他們不僅專一在靜電耳機,同時也是一家不貪心的公司。

寶劍配英雄
這次送來試聽的機器是Stax旗艦等級SRM-T8000靜電耳擴,搭配旗艦耳機SR-009S。其實在此之前,SR-009S就曾經送來U-Headphone試聽,主編蔡承融就寫了「靜電也有迫力」的標題,不過當時搭配的是SRM-D10隨身USB DAC加靜電耳擴,而不是頂級的SRM-T8000,所以勝旗這次送來SRM-T8000時,順道把SR-009S一起送來,這樣才是登對的搭配,畢竟寶劍還是要配英雄,不是嗎?

靜電耳機因為需要很高的靜電壓,所以必須要搭配靜電耳機專用的耳擴,一般耳擴不能搭配。Stax自家的靜電耳機更是如此,因為他們配備的耳機端子也是自家專用4-Pin與5-Pin Pro端子,從這個規格來看,Stax耳機的聲道分離度一定比一般耳機更好,因為左右聲道完全獨立,Pro版還加上地線,而且SR-009S的專用耳機線,導體用的還是高階6N OFC鍍銀線,可說是原廠的豪華版配備。

其實Stax自家靜電耳機,可以混搭Stax自家靜電耳擴,像是此前蔡承融主編試聽SR-009S時,用就是SRM-D01 DAC耳擴,除此之外,您也可以選搭SRM-007tII、SRM-727II......等等,只要有配備5-Pin Pro端子的Stax耳擴,都可以拿來搭SR-009S。

耳擴是試聽重頭戲
我這次試聽,重頭戲其實在SRM-T8000耳擴,這是Stax目前最高階的耳擴,比起之前的SRM-007tII,身價翻了三倍,不過以近來Hi End高階耳機與耳擴身價大漲的比例來說,SRM-T8000並不算貴,而且日幣兌台幣匯率相對停在低檔,更讓這部純種日系血統的高階靜電耳擴,價格相對不貴。

比對SRM-007tII,SRM-T8000的體型大了許多,而非傳統Stax細長型的機箱設計。從型號中的「T」字,我們可以知道裡面裝了真空管,不過SRM-T8000並不是純真空管放大,而是前管後晶的設計,兩只6922真空管選用俄羅斯Electro-Harmonix製品。因為是雙三極管,可以推測SRM-T8000使用平衡架構,雙三級管本來就可以負責兩聲道,現在讓三極管負責正負半波放大,左右兩個聲道剛好用2只6922。

新的管晶混血設計
經過6922雙三極管放大之後,後端功率晶體採用Toshiba 2SC6127,形成前管後晶的架構,這是SRM-T8000與之前Stax管晶混血耳擴很不同的地方,之前的SRM-006tS與SRT-007t,用的都是前晶後管,不過SRM-T8000卻顛倒過來,改為前管後晶,這是放大電路很大的變化。

體型長大的SRM-T8000,裡面用料可是塞得滿滿的。譬如電源供應的環形變壓器,尺寸就佔去了幾箱內部幾乎1/4的空間,而負責驅動的Toshiba功率晶體,還要鎖在厚重的散熱金屬板上,這是因為SRM-T8000採用純A類放大,電路工作溫度高,需要足夠的散熱裝置,而且晶體放大線路採雙單聲道獨立電路板,兩兩分立,這對聲道分離度提升有百分之百的正面幫助。從6922的平衡放大,到後級的雙單聲道設計,SRM-T8000這次升級的幅度可說相當大。

此外,SRM-T8000還對避振非常講究。譬如6922真空管的放大線路,與其他電路板分開獨立,避免真空管工作的細微振動影響,而且,在6922真空管外面,還穿上了避振用的鐵管,盡可能降低真空管可能產生的麥克風效應。

可推兩個Stax靜電耳機
SRM-T8000可以同時驅動兩只Stax靜電耳機,後方的有兩組RCA輸入端子,外加一組XLR平衡輸入端子,在XLR端子上方還有Line 4,但是外面有個鐵蓋,應該是保留給擴充模組,萬一輸入端子不夠用的時候,可以添購額外的模組。另外SRM-T8000還有一組並聯輸出RCA端子,代表您可以把送入SRM-T8000的類比訊號,透過這個並聯模組,輸出給其他前級使用。

為什麼SRM-T8000需要這個並聯高電平輸出端子?過去SRM-007tII採用長條形箱體,擺在桌面上聆聽,空間還算好擺,可是SRM-T8000的體型已經接近一般前級大小,要擺在桌面上聆聽,恐怕需要非常大的桌子,否則容易影響桌面工作空間,所以合理的SRM-T8000擺放位置,應該是音響架上,這時您就需要並聯高電平輸出,讓類比音樂訊號先送入SRM-T8000,然後用Parallel Line Out輸出給其他的前級或綜擴,這樣就能把SRM-T8000與既有的音響系統,連接在一起使用了。

獨特的External (Bypass)設計
SRM-T8000的使用很直覺,面板左邊是電源開關,向右有兩個5-Pin Pro Stax耳機端子,中央是音量控制,再向右是音量控制切換開關,最右邊是輸入檔位選擇。SRM-T8000的音量控制切換開關,總共有三個檔位,左邊使用SRM-T8000內部的音量控制,中央是靜音(mute),右邊是External(bypass),這個檔位會跳過SRM-T8000內部的音量控制,等於全額輸出。什麼情況要用External檔位?一是用其他前級搭配SRM-T8000,另一種情況比較常見,就是附帶音量的DAC,而把音控交給DAC,或者利用電腦音樂播放軟體的數位音控來調整音量,就可以使用External檔位,把SRM-T8000當作後級使用。

不過切換Level Control的時候,建議不要戴著耳機,因為波段開關切換時,會有滿大的喀噠聲,我猜Stax為了避免在音樂訊號路徑增加額外音染,所以沒有多裝繼電器,所以切換Level Control時,耳機總會有切換聲響,就算把音量調到最低,也一樣有檔位切換聲。

左右聲道音量可獨立控制
SRM-T8000的音量控制也很有意思,一看就知道是雙層旋鈕,用來調整左右音量大小,以對應雙單聲道的平衡放大線路。其實Stax耳機應該不會有左右音量不一致的情況,倒是人耳有可能左右邊聽力稍有不同,大多數情況不需要調整左右聲道平衡,不過SRM-T8000畢竟是高階耳擴,所以配備獨立左右聲道音量控制功能,讓您可以自己微調。

SRM-T8000的雙層音量旋鈕,上層調整左聲道,下層調整右聲道,藉此微調左右聲道音量的差異,旋轉音量控制時,左右聲道音量是連動的,這樣就不會像左右聲道獨立音控,得要左右分開調整音量平衡,每次開音量都要轉兩個旋鈕。假如您要讓SRM-T8000的左右聲道音量一樣大,把音量控制調整這兩層,一起推到最大或最小,左右聲道的音量就會一致了。

可以開到最大音量來聽
試聽SRM-T8000與SR-009S是輕鬆愉快的過程,通透開闊的音場,是靜電耳機勝過大多數傳統動圈式耳機的優點,而且就算把SRM-T8000的音量開得很大,也不會有壓力。注意,我講的「把音量開大」,可以幾乎一路到底,還不會覺得SRM-T8000有什麼不舒服的聽感,而絕大多數的時間我的音量設定都超過12點鐘方向。當然,為了聽覺健康著想,不建議您長時間用大音量來聽,可是靜電耳機系統就是那麼輕鬆通透,讓人會不自覺把音量開大。

試聽SRM-T8000與SR0-009S時,聽的都是高解析數位音樂,用Macbook Pro與Geek Out V2 DAC,外加Crystal Cable 3.5mm轉RCA訊號線。SRM-T8000佔據了我的桌面,電腦只好擺在機器上面。請注意SRM-T8000是純A類放大,機器前半段的散熱孔,最好不要蓋住,這樣可能會讓機器過熱。管晶混血的SRM-T8000,工作時微溫是正常的,手擺在機器頂板可以感受到溫度,但不至於到燙手的地步,代表機器熱得差不多了。

音樂細節再生能力超強
聽Bill Evans著名的「Waltz For Debby」,用Audirvana Plus播放「My Foolish Heart」,SRM-T8000的音量幾乎開到底,依然有著寬闊舒服的空間感,小酒館的現場錄音,充滿了各種現場的細微聲響,在細碎綿密的股刷輕拂聲音底下,藏著酒杯碰撞的細微聲響,還有現場聽眾偶而小小的咳嗽聲,Bill Evans的鋼琴慵懶而隨性,低音貝斯瑞有似無地跟著鋼琴旋律撥奏。

SRM-T8000的音樂細節重現能力非常的強,讓SR-009S盡情發揮靜電耳機特有的空間感。真的,我幾乎不敢換回平常使用的動圈式耳機來做AB比對,生怕SR-009S通透寬闊的空間感,馬上把平常慣用的耳機給比下去了。唉,就算不做AB比對,我也知道自己的動圈耳機,比不過SR-009S的通透寬闊,還是別做殘酷的比對吧!

換上Eric Bibb的「Needed Time」,這是Opus 3的經典錄音,木吉他清新爽朗的撥奏,在SRM-T8000與SR-009S上面顯得格外清亮,不過完全沒減損厚度,當Bass與打擊樂加入,音樂的濃度更高了,SRM-T8000的音色純度很高,即便幾乎把音量推到底,聲音背景幾乎沒有電氣噪訊,保持相當醇厚的音色,襯托出Eric Bibb真摯親切的嗓音,吉他輕柔地伴奏著,口琴則帶出藍調的憂鬱感,打擊樂器的距離較遠,舒服的音場表現,就像是Eric Bibb自彈自唱,一旁圍著幾位拿著樂器的朋友,隨興吟唱出「Needed Time」虔誠的祈禱。

場面展現低頻進步的能力
SRM-T8000與SR-009S低頻表現如何?通常靜電耳機系統最難拼過動圈式耳機的部分,就是低頻了。來個難題,祭出小提琴家慕特的「卡門幻想曲」!一路把音量催到幾乎碰底,不簡單,SRM-T8000與SR-009S同時滿足了通透寬闊的音場,以及雄渾豐沛的低頻。

「卡門幻想曲」音樂一開場便是華麗的樂團強奏,有如鬥牛士登場一般強勁雄渾,三角鐵與鈴鼓亮麗地跟著旋律起舞,SRM-T8000與SR-009S豪邁地展現樂團氣勢,而慕特的小提琴登場,就像是搖曳生姿的卡門步向舞台,立刻攫取聽覺焦點,小提琴妖豔的音色,既柔美又華麗,昂揚之處翻騰起亮麗的光澤,而SRM-T8000與SR-009S把小提琴音色唱得油光水滑,明亮又精神昂揚,樂團在底層輕盈地陪襯小提琴,三角鐵應和著細碎的聲響,在SRM-T8000與SR-009S上面,可以清楚感受到小提琴的主角地位,而三角鐵在遠方清晰的呼應。最難表現的空間感,在SRM-T8000與SR-009S上面,卻是得來毫不費功夫。

洶湧彭拜的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
再來個猛的!聽小克萊巴指揮維也納愛樂的「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第四樂章快板迎面而來就是奔騰的強奏,隨後如舞蹈般的旋律像潮水一般,一波又一波席捲而來,SRM-T8000與SR-009S強大的空間描繪感,彷彿有種聽音響的錯覺,寬闊的音場漂浮在耳際,即便用「幾乎最大音量」聆聽,卻是一點也沒有壓力,越聽越入神。

如果您覺得靜電耳機低頻量感大多會輸給動圈式耳機,那麼來聽聽看SRM-T8000與SR-009S的組合,肯定讓您嚇一大跳,而且,這樣的組合不僅在低頻段可以和動圈式耳機一較短長,靜電耳機原本就開闊通透的中高頻,SRM-T8000與SR-009S一點也沒因為強化低頻而減損,一樣通透開闊漂亮。

令人魂縈夢牽的好聲
不敢把常用的耳機拿出來比了,真的,生怕一不小心又想敗家!作為Stax「現階段最高技藝」(State-of-the-art),SRM-T8000與SR-009S當之無愧。就算不比,我知道手中的動圈式耳機,沒有一款比得上SRM-T8000與SR-009S的通透開闊,大概只有低頻衝擊力可以佔一點便宜,可是SRM-T8000推起SR-009S,聲音可是既渾厚又通透,是那種聽過就會魂縈夢牽的好聲音,假如您聽過這套組合,又忘不了它的好聲,可別怪我沒事先警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