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mester BC150 再到一對


很難想像,比旗艦bc350小一大截,單體也少,高音用相同的AMT氣動式單體,背面也有一個,可增加音場深度與空間感,中音減為一顆全新設計180mm單體,中間有特殊橢圓尖鼻子,質量更輕,磁路更強,有助能量與解晰,低音一個相同於bc350(有兩個)的320mm單體但導管由陶磁改為碳纖材質,在與350同樣音壓,它的能量也綽綽有餘,音樂與音響要件與需求,適合更多的空間!日月音響賣出一對150,再進一對,調音社多位幹部集結作一次擺位複習。

這次搭配全套Burmester 器材,包括:
111 Musiccenter
077 前級擴大機
909 MK5 後級擴大機

擺位前後的差異也不過幾公分,但是如此精準犀利的喇叭,0.5公分就可能扭曲音場,幹部們接力移動,在確認左右、相位、極性無誤後,將原本大致任意擺放的喇叭,未置中,低音場,沒形體的音場音像,隨著每一微小移位,逐漸柳暗花明,參與現場經歴擺位過程,就會感受神奇與驚奇。主要步驟如下:

1. 之前發現喇叭未完正向,首先將喇叭擺正,人聲音隨即置中、樂器形體亦即有改善,也發現這對揚聲器極其敏感。
2. 低頻稍多(大約淤積在100Hz左右,喇叭往外拉開1cm,目的在消除淤積,將能量往下疏散。
3. 低音仍稍多、大提琴低把位形體稍大,將左右喇叭往前1cm,可減少低音並更聚焦。
4. 低音仍嫌稍多,再將左右喇叭往外拉開0.5cm完成擺位。

完成後,以多張很難完整再生的唱片音軌考驗,我先介紹一張TAS 的HP在1993年製作的〈Hearts of space〉,他是sound stage概念的先知,以音樂廳現埸概念談音響要件的定義,供後人有所本的客觀共識。在這一張唱片,以各種電子合成器與真實樂器為了表達樂曲營造出不同於音樂廳的sound stage,另類的sound space,或者稱sound field亦可,重要的是其中的真實樂器仍必須是正常形體與比例,所有電子音樂或模擬樂器仍然需要講究平順平衡頻寬與動態細節,其前提仍舊需要有正確的喇叭擺位!三十年來許多優秀的電影原聲帶(OST),其實都達到HP提出的音樂空間概念,所以這次我先以James Levine指揮美國大都會管弦的〈春之祭〉考驗完成擺位的bc 150,令人瞪目結舌的寬深音場,深度穿後牆,寬度越喇叭,乾淨利落的樂器瞬應,木管、銅管、弦群、打擊鼓落能量十足又活生穿透。接著以OST的〈沙丘DUNE〉第20軌的〈沙塵暴〉,〈史賓賽Spencer〉的〈幻覺/奇蹟〉(軌9)讓大家感受音響要件的另類表現,也為bc150對如此嚴苛音響考驗的樂段應付裕如讃嘆!最後聽〈PHAROS〉的〈Besame mucho串歌〉兩位男歌手髙低音域的平順合諧與中頻人聲之實體自然也令人印象深刻。bc150的頻率響應為34Hz到20KHz+-3dB,實際聆聽,可以勝任任何錄音!整套系統是典型「柏林之聲」黃金甜美音色,來自機器,喇叭本身相當中性,從之前搭配過constellation或T+A可知,音色是主觀,我從不置評,隨用家喜歡。

大家的結論是一分錢一分貨,整套系統當然不會便宜,但是絕對物有所值,前提是要好好對待,正確擺位。許多人迷失在髙貴器材隨便擺都好聽,但擺對位置你才能聽到真正好在哪裡,才能真正再生錄在唱片裏的音樂音響場景!

日月朱老闆來訊:「謝謝蔡醫師,調好真的不得了,什麼類型音樂均表現得體。謝謝! (侯文智等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