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2023-09-20
從頂級設計延伸至較容易觸及的新型號
CEO Frank Weise強調,Burmester的造型設計與使用上,盡量以簡單、易用與聆聽高質素音樂為目標,但事實上,內部的結構與設計非常複雜,可以說,讓簡單的,留給用家,複雜的,由Burmester的工程師團隊解決。例如Burmester 175便採用了入門級唱盤的Plug & Play概念,使用上幾乎不用進行設定,只需要為MC唱頭設定阻抗值;而機內一共使用四個馬達與四條皮帶準確控制轉速,分體式供電,自家設計的唱臂與唱頭,還有內置唱放,務求安裝好後,可以簡單享受黑膠唱片帶來的樂趣。至於新產品217唱盤,設計是奠基於175的理念,由兩組馬達與兩條皮帶控制轉速,裝置在厚重的一整個沉重的鋁合金箱體內;直身纖維聚合物唱臂長239.1mm,剛剛比9吋臂長一點點,配合鋁組件準確裝置在唱盤的臂板上,整個唱盤淨重69磅。除了傳統的黑膠唱盤,Burmester亦推出了全新的151 MK2串流音樂中心。
後級
後級方面,Burmester花了7年時間研發的159,與從前的909 MK5已有頗大分別,儘管機箱沒有909 MK5般巨型,然而159內已選用了逾600個元件,設計極之複雜,特別是提供阻尼系數調校務求能配合任何揚聲器。Burmester PR Specialist Simon Pope建議玩家由最極端的設定開始,逐步找出最適合的阻尼檔位;Frank再強調,是要聆聽是否全面匹配你的揚聲器與你的聆聽品味進行微調,而不是匹配特定的音樂進行微調。Frank指,設計100系列,我們是不計時間與不計成本,亦不用定價設限,我們的顧客並沒有在時間上催促我們,所以經歷了不斷的測試和改進,推出時間一延再延。相反,如果先定價後設計,設計上會有更多掣肘。繼159的成功後,Burmester把當中的技術向下延伸至新鮮出爐的216與218兩款雙單聲道後級。你不會從216與218的機箱表面,包括背板上找到一口螺絲,可以說是完美的外觀,輸入級用Burmester X-AMP純Class A線路設計,線路規劃、散熱系統確保高功率輸出要求,從159設計的經驗中,216與218可以適應最低阻抗值和結構極複雜的揚聲器,還有沿於159的散熱設計。
揚聲器
最新的BC150的設計與技術也是沿自旗艦BC350。說到BC350,Frank可謂眉飛色舞,尤其是喜歡內部的接線設計與Pure/Live模式選項。Live模式呈現出更佳的空間感、更強的音樂感與強壯的低頻。由於大型揚聲器總難免有能量壓迫感,亦不是人人喜歡,模式切換便可以令聲音更加自然,空間感更強。BC350淨重892磅,鋁合金聲箱不僅重,還提供理想的阻尼效果。至於低頻反射孔用上俗稱中國陶瓷的Porcelain製作,這是一種源於18世紀開發的物料,而揚聲器的設計則屬於21世紀,可以說設計穿越古今。另外,我們有自己的實驗室針對單元的不同形狀、物料、尺寸、懸邊等進行仔細量度外,我們還與柏林工業大學的感測系統進行不同的鐳射量度,務求達到最低誤差的要求,當然,所有測試日誌也記錄在案,以確保每一個部件的品質。即使全新的BC150比BC350細小,聲箱也重達195kg,相同的,是可以藉著調校AMT氣動式高音振膜來加強空間感與音場深度。中音振膜背後採用全新設計的橢圓形音圈,加強音場空間的穩定表現。聲箱兩側的32cm口徑低音單元同樣源於BC350,長衝程單元配合碳纖低音反射氣孔呈現深邃的超低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