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view of applying shock absorbers to CD players


 

 

我們知道“環境、搭配、電流、避震”是決定一套HIFI器材素質高下最重要的四大因素。環境首當其衝,業內有俗語話:“小燒燒器材,中燒燒線材,高燒燒環境”雖然有一定的玩笑成分,但也不無道理!各種搭配上的技巧自然不用說,不管是各種品牌和設備上「天仙配」還是不同風格的設備之間的長短互補,相信各位HIFI玩家都多少有所耳聞,甚至是感同身受。而對於電流,無論是強弱電之間的傳輸介質(各類線材、電磁屏蔽技術等),亦或是各種輔助優化設備的濾波器、隔離牛、各類牆插蘇等,業內也有較為全面和統一的認知。但在避震方面,雖然都知道是不可獲取的一環,但在各中細節和材料、技術應用上,各個廠家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對於喇叭、黑膠唱盤這類因為工作過程中帶來較大機械諧振的產品,大家會有較為普遍的共識。舉個例子,我們知道在書架喇叭腳架材質的選擇上,如果選擇質地較軟熟,密度較低的材質。如木質腳架,容易使得聲音變得柔和、內斂,速度也會相應慢一些。細節和高頻延展亦會受一些影響。如果選配硬度和剛性較強的材質,如純鐵架或注沙、注水泥的鐵架,聲音則會趨向高速、高動態,高頻会更明亮更具穿透力的風格。視乎喇叭自身的風格、搭配特點和个人聽音習慣而定,並無絕對優劣之分。而在一些低机械振動,甚至看上去「無諧振」的產品上,避震的運用就有較多不同的說法了,更甚者將其視為HIFI中的「玄學」。今天筆者就跟大家來聊聊避震在這類產品中的應用及其中的科學依據。由於篇幅關係,我選取了認為最具代表性的低諧振產品——CD機和在CD機避震調音中最常用到的工具之中——避震腳釘來為大家分析。

首先,HIFI要出到好聲音,肯定不只是設備的堆砌這麼簡單。正所謂“三分器材,七分調試”。那在避震方面,作為聲音源頭的CD機,我們又有無調校的必要?如果有,又要如何調好呢?

針對第一個問題,筆者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很多人或許會覺得,從1980年Philips與Sony推出第一臺CD機產品到今天,歷經近40年的發展歷程。無論各個品牌和級數的產品中,CD機的避震技術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從機身、托盤結構的優化到自帶腳墊和各種機身材料學的應用,再到中高端產品中常見的懸浮式設計和碟鎮運用,無一不是為避震而設的。所以,額外腳釘是多餘的!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知道,CD機的震動來源於光頭機械驅動系統。通過上述技術或許可以消除和解決其中的絕大部分,但是剩餘的微小震動對於聲音效果的影響,常會被音響玩家所忽略!然而細想一下就會明白,其實道理非常簡單,器材本身由於變壓器的存在,會產生磁場。通電後由於電流的存在也會讓電容、電感等在器材裏激發出磁場。而器材中佈滿複雜的導線和電路板,這些處在磁場中的導體一旦發生振動,就會感應出微弱的電信號(電磁感應),這些弱電信號干擾疊加到音樂信號裏,當然會使得聲音劣化。如果CD機的承放基礎不好,如接觸面不平整或承放機架對外部諧振抑制能力不足,這一劣化情況則更為明顯。在高傳真聆聽要求中,音樂的餘韻、樂器的泛音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這些弱信號的釋放去體現。而我們的人耳又是極其敏感,對於聲音的細微變化,都能輕易地感覺出來。所以hifi音響也是極為敏感的系統,任何避震的做法都會影響聲音的最終表現。好不誇張的說,給CD及配上一套好「腳」並加以合理利用,是調出好聲音的關鍵一環。

那如果找到一款適合自己器材的好「腳」呢?德國 bfly-Audio 這個品牌值得關注。該公司是專門生產各類諧振吸收器 vibration absorber 的製造商,應用獨家複層調整技術 Multi Layer Adjustment Technology (MLA) 消弭諧振,優化鐳射拾音頭的拾訊能力,將拾音誤差降低 90%,臻達想像以外的自然音質。產品全部在德國製造,適用於不同組件,可並藉減低空氣傳導振動以減低咪高峰效應,使訊源組件的潛能得以全面發揮。在此歡迎各位玩家到我們陳列室體驗,實際感受調音前後的巨大差異。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的網站的相關介紹:https://bit.ly/2VURL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