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瞭解環繞聲中的“.1”麼?


在環繞聲系統中,5.1是最常見的形式。其中5.1包括6個聲道:左(L)、中(C)、右(R)、左後(Ls)、右後(Rs)和低頻效果聲道(LFE)。前五個聲道都是以揚聲器本身及聲場中所在位置命名的,而最後的就是低頻效果聲道(LFE)。

例如我們經常所看到的Dolby Audio Code3(簡稱AC-3,但更為流行的叫法為Dolby Digital)是針對HDTV(高清晰電視)應用而開發的一種音訊編碼格式,它將5個全頻段(3Hz-20000Hz)的音軌和一個低頻段(3Hz-120Hz)的音軌通過失真壓縮的方式編碼為一個資料流程,它就是典型的5.1聲道配置,所以說“.1”說指的就是這個低頻效果聲道(LFE)。

超低音音箱

LFE(Low-Frequency Effects)低頻效果聲道,也被稱為BOOM。這個聲道專用於聲音中那些低頻的內容:例如定音鼓,雷電轟鳴,爆炸等。此聲道在混音過程中相對獨立,在調音台和工作站中也有特殊的設計以及通路,只傳輸3Hz至120Hz頻率範圍內的聲音信號。

通常人們認為LFE聲道專門用於音樂錄製和播放中的低頻聲音段。但實際上,這個聲道是專為電影中某些特殊的低頻聲音設計的,比如地震或爆炸聲。在影院系統中,LFE聲道會推動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低音炮來製造這些特殊的聲音效果。而其他5個聲道的揚聲器都能夠再現一般的低音,比如人聲或背景音樂中的低音部分。

出於對揚聲器體積和成本方面的考慮,家庭影院播放系統的設計中會進行一些省略。它會把小體積的中高音揚聲器用於5個聲道,而這5個聲道再共用一個單獨的低音揚聲器。在音樂錄製過程中其實很少用到LFE聲道,而家庭影院系統的通用低音揚聲器不僅能夠處理電影中的LFE聲道,還會同時處理來自其他5個聲道的低音部分。

關於如何處理環繞聲系統中的低音部分,甚至產生了一個專有的名詞,叫作“低音管理”(Bass Management)。

相信大家不止一次在音響討論區或者購買影音音響涉及環繞聲系統時,聽過“低音管理(Bass Management)”這個詞。那低音管理(Bass Management)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低音管理”,可以被理解成低音的重新分配(Bass Redirect),它是將主聲道中的低頻資訊重新分配到低音音箱的過程。在80至100Hz左右的低頻聲音會被分離出主音箱,主音箱僅保留這個頻率以上的部分。經過低通濾波器,重新分配的聲音與LFE聲道中的信號混合,饋送到低頻音箱(低音炮)中。

在大部分的家庭音響環境中,因為所配置的揚聲器尺寸過小,無法還原原有影院全頻帶音箱聲音的質感。於是通過將低頻成份分離到另外的低頻音箱(超低音箱),使主揚聲器只在他們表現完美的頻帶還原。在小系統中,尤其在配置家庭影院時,這種“重新分配”很常見,但這與影院的“.1”聲道的原理是截然不同的。

一個傳統影院不需要使用“低音管理”,因為他們的音箱尺寸足夠大,足夠還原全頻帶的聲音。但“低音管理”也不僅僅被限制於家用。一些新的影院系統,比如Barco Auro3D和Dolby Atmos也會使用低頻重分配,為將後環繞小揚聲器的質感更接近于前方聲道大揚聲器。這樣,混音師在將一個聲音PAN(聲像位移)出畫面時,這種由音箱不同所產生的音質變化會被減少至最小。

對混音師來說,在矯正監聽條件時,也偶爾會使用到“低音管理”。比如在近場監聽混音時,音箱通常無法像影院大揚聲器一樣有效地還原低頻素材,此時“低音管理”可以處理這些低頻內容。

當處在一個電影混音棚或標準影院放映廳這種較大的環境裡混音時,“低音管理”就顯得尤其重要。通過重新分配近場監聽中的低頻成分,幫助混音的監聽系統有更好的表現,並減少了在不同監聽環境下轉換所產生的差異。

當然,“低音管理”在全保真聲音系統中的工作也十分出色。當優美的聲音進入高傳真音響系統中時,其中的環繞聲解碼器會預設將全部的低頻成份饋送到低頻音箱(超低音箱)中,還原出所有的低頻細節,使得聲音更加飽滿與真實。

“低音管理”並不是適用於所有系統,但是我們還是很有必要去瞭解方面的內容,因為無論是在立體聲系統還是家庭影院系統,低頻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挑選合適的超低音產品和做好低音管理是一套優秀音響的必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