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mester 175 – 即插即用不费心,声音表现惊人好


 

 

日期: 2020-05-22

 

内容辑录自: 普洛影音网

Burmester 175黑胶唱盘终于来到我家了,这部让人望穿秋水的Burmester第一部黑胶唱盘在2017年首度于德国慕尼黑音响展现身,2018年又做了适度修改,现在已经是亮眼的完成品,并且成为Burmester 40周年纪念的机种(1977年创立)。许多人第一眼看Burmester 175黑胶唱盘,会嫌怎么这样的唱盘就要价3万欧元,到底它值在哪里?

四个马达驱动
首先,Burmester 175是电源分离设计,那个电源就跟他家的其他机种一样大。再来,它内部已经把他家Phono 100唱头放大器装在里面,光是这部唱头放大器也要不少钱。还有,它用的是四个马达驱动,而且马达与转轴的距离最短,皮带也最短。此外,它的Platter使用铝合金夹铜的三明治做法。而唱臂呢?铝合金与碳纤维二层臂管。即使是底下那三个避震角也是磁力悬浮,最底下还有一块同样是铝合金夹铜的底座。对了,还赠送一个MC唱头,以及一张测试黑胶唱片。所以,Burmester 175根本就是一部插上电就可以听音乐的顶级黑胶唱盘,而且重达60公斤,您说值不值那个价钱?当175在2017年刚推出时,面板上的操控跟现在完成版并不相同,原本有输出6dB的增减,还有Subsonic的滤除,但完成版已经把这二项功能去除。而左边那个大旋钮做33转、45转切换的方式也改变。这样的改变使得面板看起来更简洁。此外2017年展出时的外接电源箱体积小小的,也不漂亮,我猜那是临时上阵用的。完成版的外接电源供应外观就跟他家DAC的体积一样,外观也一样精致。

即插即用
为何Burmester会推出黑胶唱盘呢?除了搭上黑胶热潮,别人有黑胶唱盘、我也要有黑胶唱盘的考量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设计一部Plug and Play即插即用的顶级黑胶唱盘。老实说光是即插即用一点都不稀奇,市面上便宜的黑胶唱盘几乎大多是这种,而且还做得更彻底,内建蓝牙、串流、甚至扩大机、ADC等,售价也非常便宜。 Burmester当然不需要做到那样功能包山包海,但即插即用这项诉求绝对是要达到的,而且必须是顶级的。换句话说,175的推出有很大的因素是为了Burmester原本的客户,他们可能不太懂黑胶唱盘的细微调整,也不想买外观跟Burmester既有产品格格不入的黑胶唱盘。终于,他们等到了175。在此我要强调175的即插即用不是讲假的,因为每部黑胶唱盘在出厂时,就已经把唱头装上,二个零点位置调好、针压、抗滑都到位,用家拿到之后不需要调整,就可以马上唱黑胶唱片,这就是真正的即插即用。或许您会担心出厂前的各项调整只是随便调调,可能不够精确。我拿到唱盘之后,用AnalogMagik跑过一遍,发现调校得相当到位,不必担心。当然您自己如果有能力,可以持续深化调整。

Platter特别重
为此,Burmester向外订制了唱臂、MC唱头,再加上自己擅长的机箱、电源、机械物理,设计出这部二层铝合金内夹铜层的三明治式Platter(转盘)。这个Platter重18公斤,由于很重,要放入轴心不容易,所以特别提供一个真空吸力把手。

放置Platter时最好二人一组,小心轻放。这个转盘不仅是三明治结构,底层还涂有黑色沥青涂层(当然不是马路上那种触感的沥青),进一步抑制Platter内部的共振与外部振动。转盘底部有一圈螺丝,可以猜测最底下那层是用螺丝锁上的,当然转动时的平衡工作已经做到精确,就好像我们换轮胎要做平衡一般。

175的马达采用大家都在用的AC同步马达,不过不是只用一个,而是用了四个,布置成四方形,很接近轴心,每二个马达为一组同时驱动。

四个马达的好处
这样的设计有几项原因:一是Platter很重,如果单用一个马达,扭力恐怕不够。如果要用大扭力马达,马达本身的震动也大。既然如此,为何不使用二个、三个,而是四个呢?市面上有不少唱盘是使用二个、三个马达的,各有其理由,175采用四个我相信是基于四边拉力平衡的考量,而且可以分担各马达的扭力。第二个原因是这四个马达的位置可以让皮带最短,因为这四条皮带并非套在Platter上,而是套在转轴上。最短的皮带降低了皮带本身老化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启动速度也可以加快。当然,这四个马达是安装在避震的副底座上,隔绝外界的震动。

没有哼声
要让这四个马达的转速精确,除了原本AC同步马达不受电压变动影响、跟电源频率同步之外,最好还要进一步内建控速线路,这是高级唱盘都有的做法,175当然也不例外。 175的电源是外接的,那个电源箱不仅以精密石英震荡来控制,还加上数位控制线路来进一步让转速稳定精确。另外这个电源箱还供应175内建的Phono 100唱头放大线路所需。

老黑胶迷都知道,唱头放大器最怕变压器感应到哼声,有时候二部器材放得太近,内中的变压器就会相互感应,让唱头放大器产生哼声,这种哼声并非接地线就可以解决,而是必须让相互感染的器材离得够远才行。

可是,我把175跟外接电源放在隔离变压器旁边,竟然没哼声?这真的太神奇了。我的隔离变压器是10K VA,很大的容量,按理说磁漏会相当强,我自己的唱头放大器都要离隔离变压器一定的距离之后,才不会有哼声。而175却是放在隔离变压器前面。 175的唱头放大器内建在唱盘内,难道是因为封在里面所以能够隔离磁漏,不会产生哼声​​吗?不过,我从唱臂座的缝隙可以看到里面的电子线路,显然唱头放大线路并不是密封的,这样也没有哼声?真厉害!难道会是因为使用平衡唱盘讯号线的缘故吗?

唱臂唱头订制
再来说到那支订制的唱臂。这支唱臂是9吋直臂,补偿角设在唱头盖上,臂管的材料是铝合金与碳纤维合成,看起来跟德国Acoustic Signature近似。唱臂座并非一般开成圆孔,而是如SME或Acoustic Signature唱臂般的椭圆孔,这样的设计可以在调整唱头的二个零点时更加方便。唱臂轴心采用钢材与陶瓷混合的Gimball万向轴承,可以做各角度的灵活运动。平衡锤上没有唱头重量刻度,以一个六角螺丝锁紧,转动平衡锤时要先松开螺丝,显然是要用针压计器量取。抗滑采用连续旋转的方式,没有刻度,所以也需要有测试片来做调整。

这支唱臂有没有调整Azimuth的设计?有!请注意看唱臂末端与转轴连接的地方,有左右二个大螺丝,松开那二个螺丝就可以调整唱臂的Azimuth。而VTA(SRA)则如传统唱臂,只能借着放松螺丝调整唱臂高低来改变VTA(SRA)。唱臂设计者深切了解调整Azimuth的重要性,才有这样的设计,不过如果能够边听边调, 那就更棒了, 但如此一来唱臂的设计势必更复杂, 同时也需要像AnalogMagik或Adjust+这类的电脑软体来辅助调整,如此一来就不是「即插即用」的音响迷所能负荷的。

175那个MC唱头外观看起来像是Ortofon,不过外壳是铝材。输出电压0.35mV,1kHz时声道平衡度为1dB,声道分离度为28dB。频宽写得很保守,100H-15kHz(±1.5dB),请注意那是1.5dB,不是3dB或6dB范围。柴田钻石针尖,针压2.3克,内部阻抗6欧姆,建议搭配阻抗100欧姆。我以AnalogMagik量测时,二声道平衡度比规格标示还好,不过二声道分离度我只测到24dB左右,原厂规格写28dB,应该是原厂规格比较准吧?唱头线圈以6N无氧铜线绕制,唱臂管内的的细线采用银线。

附测试片
175附有一张测试片,那是委托德国inakustik制作的,A面有四轨测试讯号,包括1kHz Sine Wave、Sweep 20Hz-20kHz、 Anti-Skating,以及Locked Groove。第一轨是调整内建Phono 100唱放用的。第二轨是测试唱头是否安装正确之用,这项测试讯号必须搭配示波器使用。第三轨是调整抗滑,使用的是老式的空白沟槽,说明书上说只要把唱针调到不会往内走、也不会往外移就对了。其实这是不精确的抗滑调整,想要获得精确的抗滑调整,最好是利用AnalogMagik这类电脑软体来做。最后一轨是Locked Groove,也就是没有尽头的沟槽,测试目的是要看看讯噪比如何?

也就是说把唱针放在这个轨上让它一直唱,慢慢转大音量,听听看噪音多大?说明书上说即使把音量开大,也不应该听到有噪音。这样的说明很拢统,到底是没有针尖与沟槽摩擦的噪音呢?还是没有电子噪音?哼声?总之,如果要检测黑胶唱盘,我还是建议要用AnalogMagik或Adjust+这类的电脑软体测试,虽然这样的测试也有盲点与影响精确处,但至少是更可信的。

测试片的B面是四首曲子,三首流行、爵士歌曲,最后一首是布鲁克纳「第0号交响曲」,这是布鲁克纳在第一号与第二号交响曲之间所写的,编号WAB100。当然测试片中只是取一小段而已。

软硬兼施避震
我们都知道唱盘的避震很重要,通常不是用弹簧避震(软盘),就是以本身的重量作为避震(硬盘),而175则是软硬兼施。所谓软就是175的转盘轴心是放在副体座上,与底座之间还有一层避震措施。此外,底座与放置的表面还有一块厚铝块底板,上面有三个磁力悬浮可调避震脚,这些都是软的部分。至于硬的部分就是175本身的重量,175光是Platter重量就达18公斤,再加上底座的重量,虽然原厂没有公布精确重量,但连包装有60公斤的重量也很惊人了。

175的Platter轴心很巨大,而且强壮,采用锥形造型,最底部是一个小圆球,我想大概也必须要有这么粗壮的轴心,才能负荷那18公斤的Platter重量。这个轴心不需要加润滑油,组装时先把轴心放入轴套内,再把四条皮带依一定顺序套上,最后才对准红色箭头,把Platter小心翼翼的放上去。

贴心设计
您知道吗? 175还有几个小设计让我觉得贴心。第一个贴心设计是Platter的直径不到30公分,也就是说比一般黑胶唱片还小一点。为何要设计成这样呢?当您真正用了之后才会知道,原来是要方便用家把唱片从Platter上拿起来。由于Platter比黑胶唱片小一点,即使Platter不停止,也能很轻易的就把黑胶唱片拿起来。这么贴心的设计是黑胶迷才能体会的,也代表设计这部唱盘的人很细心,本身也可能是黑胶迷。

第二个让我暖心的是唱臂前端的那根握把不是直的,而是往后弧形的(Acoustic Signature是斜向前方直的)。这样的设计在光是用眼睛看时,会觉得只是视觉上与众不同而已。可是,当您实际拿那根握把把唱臂移开时,就会发现这种像后弧形的设计很称手,而且也不容易滑脱。还有,那个臂管扣环设计得很安全,很强壮,不会让臂管不小心碰到滑出去。再者那根小小的油压起臂器也设计得很好,跟手接触的地方细,但举臂的地方强壮,这样的设计着眼于使用者的手感。

使用175的方法很简单,先把外接电源箱与175本体的电源线连接,再来拨一下面板右边的拨杆开关来启动电源,接着旋转左边那个大旋钮,切换33转或45转或停止,就这么简单。由于175是附带MC唱头的,所以背面有阻抗匹配调整,分别是100、220、330、470、1k、4.7k欧姆。通常选择的阻抗越高,高频就会越华丽,到底使用时要选择哪档?由于原厂没有提供那个MC唱头的阻抗资料,所以我们只能用听觉听听看哪档的声音最适合您。如果要更科学些,可以用AnalogMagik,那个测试软体中有一项测试最佳的负载阻抗。当然,AnalogMagik还可以量测最佳的针压、最佳VTA、最佳Azimuth等。

转速精确
175的背板上还有一个相位反转(0/180度)扳手开关,还有一个ADP(Auto Power Down)开关,这个开关如果设定在On,唱盘会在没有讯号输入的20分钟之后关机;如果设在Off位置,则都会一直处于Standby状态,不会关机。不要忘了175内部是有唱放线路的,为了节能,所以才多了这个设计。

175只有平衡输出端子,也就是说您只能使用平衡线,而不是RCA线。我猜,使用平衡线的目的是要进一步阻隔讯号线的杂讯感染,考虑到有些音响迷可能会把唱盘放在距离前级比较远的地方,使用平衡线也是合理的设计。最后,175还附有一片唱片垫,正面看起来像是碳纤维,背面则是毛毡材料,如果您在Platter转动时拿起黑胶唱片,要小心不要把唱片垫也拉起来,这样会有唱片垫碰触到唱针的可能。

最后还有一个秘密,那就是转速微调。在背板电源线旁边有二个小孔,那就是微调转速的地方,但是上面并没有标示用途。为何会这样呢?原厂认为175的转速是绝对精确的,所以不给用家调整。但是为了防备万一,还是设了微调功能,不过只给经销商知道而已。那二个小圆孔中,靠近电源线那个是调整33转的,另一个调整45转,调整时要用细小的螺丝起子伸进去转动。

聆听175的场地在我家开放式大空间,由于175已经内建唱头放大线路,所以用平衡线输入到Spectral DMC30 SS前级的平衡输入端即可。使用的喇叭就是ATC SCM 100ASL双主动式喇叭。聆听时我完全没有重新调整,一切按照唱盘送来时的原样,因为我想听听原厂调整好的音响效果。

AnalogMagik测试
当然,我也用AnalogMagik软体把所有该量测的地方都测一遍,这些数据我也同时公布在这篇文章上。简单的说,175的转速很精确,大概都接近测试讯号3,150Hz。让我非常惊讶的是,在量测左右声道Azimuth项目中,175所附的MC唱头左右声道平衡差距竟然只有0.14dB(左声道24.10dB,右声道24.24dB),这是截至目前为止我所测过唱头中二声道误差最小者。奇怪?我根本没调Azimuth啊!可见175出厂前的调整很精确,这是我第一次碰上不必调Azimuth二声道误差就那么微小的。

再来,在最佳唱头放大器Gain增益匹配方面,175左、右声道的误差竟然也那么小(左声道30.86dB,右声道30.89dB),看来这个MC唱头性能很优啊!再来看负载阻抗匹配Loading,测得的是1.07dB与1.06dB,这个数字是要越低越好,我听的时候是选在100欧姆这档,从频率响应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很平直,在高、低二端并没有特别的突起。

而Vibrations是量测整个唱盘的振动,这是以IMD(内调失真)来观察,175这个唱头的左右声道失真度都很接近,但我无法判断这个失真数字还能多低?理论上失真数字要越低越好。 VTA(SRA)这个项目也是以IMD来判断,测得的数字是4.63%与4.46%(左右声道),如果重新调整,应该可以获得更低的数字。不过,实际聆听时听感是很好听的。

共振频率范围内
在Wow & amp; Flutter测试方面,175得到的是0.066%,这跟其他唱盘差不多,175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而在唱臂与唱头组合起来所产生的共振频率方面,无论是水平共振或垂直共振频率,175都在8-13Hz以内,这就是原厂搭配的好处,如果唱臂、唱头是分开买的,组合起来之后共振点未必能够落在8-13Hz之间。

再来是抗滑,我分别显示刚开始的测试数字,以及快要结束前的测试数字,这二组数字的左右声道都很接近,而越接近唱片中心点抗滑数字越大是正常的。抗滑数字还能够更低吗?测试软体的要求是左右声道的数字差异要在0.1至0.2%之间,而175无论是抗滑开始或抗滑结束前,二声道的误差都在0.1左右,显然是很厉害。最后是针压,分为7kHz与300Hz二种频率去测试,所得的数字也要越低越好。有关这项我也无法判定这样的针压是对还是错?因为改变针压时,所测得的数字是会改变的,但是数字越低真的越好听吗?很难说。

到底多好听?
到底175有多好听?以下我简单用几张黑胶唱片做说明。第一张唱的是Joan Baez那张「Diamonds and Rust in the Bullring」。第一个感受是音质很好,嗓音与吉他清晰甜润饱满又完全没有侵略性,这个MC唱头还真厉害啊!低频很丰富,软质又有弹性,难道这是MC唱头跟唱头放大线路共同营造的效果吗?背后合唱特别清楚,但是又不会让前面的Joan Baez歌声听起来有侵略性。

第二张听的是密尔斯坦演奏的德弗札克、葛拉兹诺夫小提琴协奏曲。哇!那小提琴的声音真甜啊!不!应该说又甜又水淋淋又软质又有光泽又有擦弦质感。还有,听起来跟鲜奶油一样细致柔润。光是听到这样的小提琴,整个人都茫酥酥了。

细致温暖融合
第三张听的是Van Cliburn弹的普罗高菲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MacDowell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这张唱片用175听起来,一点老声都没有,一点硬调都没有,这样就是对的声音啊!那钢琴圆润晶莹,圆滚滚的音粒很鲜活,每一个钢琴音粒都被光泽跟甜味包裹着,而且弹跳活生。以上我所说的只是高音键而已,还没说到低音键,低音键是带有水平荡出去的细微震波感觉,我知道这样的形容词很难让您懂,反正就是低音键听起来很过瘾就是了。不仅低音键过瘾,当演奏到大鼓与低音键同时出现马上收束时,那时的低频效果才真正的迷人。

至于伴奏的管弦乐,您一定无法想像那是很细致、很温暖,很融合的声音,低频基础雄厚,内声部清晰、使得普罗高菲夫这首带有现代色彩的钢琴协奏曲听起来兴味盎然,一点都不会觉得吵杂或难以接受。

软质又宽松
第四张是Solti指挥的那张「Venice」。在这张唱片中我听到175超强的动态范围,超细致的弦乐、超火热的管弦乐总奏,还有超美的音质。有些黑胶系统听这张唱片时,暂态反应不够凌厉;有些系统听起来声音会太硬;有些听起来甚至会噪耳,但175听起来真的太棒了,刚强中能保持原音乐器该有的木质温暖,庞大的管弦乐总奏时又能听到内声部的清楚解析,更美的是管弦乐一直呈现软质又宽松反应又快速的特质,而且弦乐很甜美。

最后要举Hugh Masekela那张「Hope」为例。我只用33转版,还未动用45转版,175的表现就让我另眼相看。第一、音质很好,纤细中又不会显得瘦弱,强劲中又带着软Q,流行音乐的火热Punch拳拳到肉,铜管的金属光辉与厚度很真实,套鼓打击接触刹那的速度感很快、很扎实,人声饱满又温暖又粗犷,音场中的层次与解析都非常好。总之,175的整体表现真的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完全不费心
如果单看Burmester175的售价,它的确并不便宜。不过您不要忘了它附带唱臂、MC唱头、内建唱头放大器,算一算其实也不贵,尤其与他家顶级数位讯源相比,您对它的价格也就释然了。此外,175最棒的是Plug and Play的设计,您只要懂得把黑胶唱片放在唱盘上,它就能唱歌给您听了,完全不必担心调整的问题。还有,您要去哪里找跟您的整套Burmester外观一致的黑胶唱盘? (文/刘汉盛)

 

Products  Burmester 175 黑胶唱盘